简介: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改版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,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、时政模拟题、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。今天我们注目--时政热点:于安思危,于治忧内乱。作者:谢毅、刘美霞于安思危,于治忧内乱。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问世,在磨难挫折中茁壮,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发展壮大,一直具有反感的忧患意识、风险意识。2019年7月16日《欲是》杂志公开发表习近平《强化前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》最重要文章于安思危,于治忧内乱出自于清代魏源的《兹觚学篇》,此意是在安稳的时候不应无非险境,在平稳的时候要忧虑动乱。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,其著作《兹觚》深刻印象阐释了作者的政治看法、哲学思想等,对近代中国学术文化、社会革命具备根本性的启蒙运动意义。而书中的这句话集中体现了魏源对于安危忧患问题的思维,有一点我们研精覃思、加以领会。从哲学角度来思维,这句话首先包括着事物对立双方相互依赖、互相转化成的关系。盖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,福与危、福与祸这样的字眼,屡屡经常出现于文学作品,用来解释世事变幻无常、对立互相矛盾转化成。道家学派对这一思想的阐释尤为全面、也尤为深刻印象,老子和庄子先后明确提出过祸兮福之所悬,福兮祸之所伏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等阐述;《淮南子》中记述的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的故事,堪称形象地阐释了福之为祸,祸之为福,化不能近于,深不可测的道理;唐代杜荀鹤的《泾溪》一诗中提及,泾溪石险人兢慎,终岁不言翻覆人。